系主任
姓名 | 何俊青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學歷 |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專長 | 教學理論、課後照顧、初等教育、社會科教學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連絡電話 | 分機3111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ho@nttu.edu.tw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(A)期刊論文 何俊青(2008)。從美國課後照顧的統計資料看台灣課後照顧的問題。師友月刊,487,48-52。 陳冠妃、何俊青(2011)。澎湖縣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成敗歸因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。南台人文社會學報,6,59-101。 何俊青(2011)。安親班教師實務知識與教學意象之個案研究。教育學刊,36,95-136。 何俊青、林美伶(2012)。課後音樂班教師實務知識之個案研究。樹德科技大學學報,14(1),119-144。 何俊青(2012)。學生在課後該學什麼?省思我國課後方案政策的內涵。臺灣教育評論月刊,1(5),74-78。 何俊青(2012)。課後方案有用嗎?從實徵研究思考課後方案成效評估的幾個問題。臺灣教育評論月刊,1(9),1-5。 黃湃翔、何俊青、邱莉蓁(2013)。國小校長推動學校特色課程之策略分析。現代桃花源學刊,3,85-100。 何俊青(2014)。偏鄉特色小學創新經營的個案研究與省思。教育研究月刊,238,79-92。 謝振裕、何俊青、林慶和(2014)。學校與社區發展協會合作推動社區工作之研究。當代社會工作學刊,6,182-226。 小島勇、梁忠銘、何俊青、呉恵花、詹暁紅(2014)。「台湾における<分かちあい>授業研究に関する実践研究―現職教師アンケートからみた国際交流の可能性と課題―」。総合文化研究,12,51-60。 陳珮綺、何俊青、黃湃翔(2014)。八八風災後高雄市受災區小學學生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。現代桃花源學刊,4,1-18。 何俊青(2014)。台灣課後照顧的研究現況:期刊與學位論文的內容分析。南台人文社會學報,12,29-62。 何俊青(2015)。中央政府來臺後師範生的學校生活經驗探究(1949-1952):以台東師範為例。高雄師範大學學報(教育與社會科學類),38,93-116。 黃振豊、何俊青(2015)。杜威、赫欽斯與羅蒂對博雅教育的不同看法及其對通識教育的啟示。通識教育學刊,15,33-50。 何俊青、王翠嬋(2015)。國民中小學課後方案實施現況之研究:以澎湖縣為例。臺中教育大學學報(教育類),29(1),1-26。 (B)專書、技術報告等其他論文 何俊青(2009)。从台湾大学校院开设「课后照顾」与「文教产业」课程的现况看师资培育的市场导向。辑于李进、张晓峰主编。教师教育与教育领导(页63-73)。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。 何俊青(2010)。偏鄉小校「雞尾酒式課後方案」課程設計的個案研究。輯於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。把每個學生帶上來的課程與教學實踐論文集(頁137-155)。台中:靜宜大學。 Ho, C. C., Li, S. Y. & Wang, T. C. (2013, May). The Status of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After-School Program Implementation: A Case Study on Penghu County.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Creative Education (CCE 2013), Beijing, China.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. CPCI-SSH (ISSHP) Indexed. Li, S. Y., Ho, C. C. & Leou, S. (2013, May). Action research on promoting students' mathematical understanding.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Creative Education (CCE 2013), Beijing, China.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. CPCI-SSH (ISSHP) Indexed. 何俊青(2013)。台東大學推動數位學伴計畫的歷程-自我敘說的觀點。發表於「全球華人電腦教育應用大會」(GCCCE)。北京大學教育學院主辦。2013.05.27至2013.05.31。北京:中國北京大學(ISBN:9789860375947)。 蔡進雄、郭李宗文、何俊青(2015)。提升原住民族學生學習品質之教育政策研究。台北:國家教育研究院。 何俊青(2015)。學習與動機中的社會認知觀點。輯於黃文三主編,教育心理學。台北:群英出版社。 (C)研討會論文 Ho, C. C. (2008, March). The issues of after-school child care in Taiwan: the current situation, problems, and future development.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st East-Asi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, Tokyo. 何俊青(2008)。「台湾の教育について― 放課後教育の例から」。「第26回JIR全国大会」。2008年9月27日(土)午前10時~午後5時(新宿キャンパス)目白大学。 何俊青(2008)。營利式課後照顧教師實務知識之研究。發表於「2008年兩岸高等學術論文發表會」。浙江師範大學主辦。97.11.17。金華:浙江師範大學。 何俊青(2009)。夜間課後照顧要教什麼:「夜光天使點燈計畫」內涵的建構。發表於「兩岸高等教育學術研討會」。台東大學主辦。98.05.06。台東:台東大學。 何俊青(2009)。大學與小學在課後照顧方案的合作情形:以台灣東部偏遠地區學校為例。發表於第三屆兩岸四地「學校改進與夥伴協作」學術研討會。澳門大學主辦。98.05.23。澳門:澳門大學。 Ho, C. C. (2009, March). A case study of a teacher’s “Practical Knowledge” in a school-age child care center affiliated with kindergarten. 日本東北教育学会第66回會公開座談會論文。日本東北大學教育學院。 Ho, C. C. (2009, August). Current Practices for College-Assisted Child After-School Programs: Taitu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.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9 East-Asi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ducation Research, Okinawa. 何俊青(2010)。偏遠地區小型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-以東部一所特色小學為例。發表於「2010年兩岸學術交流論文發表會」。鄭州大學主辦。2010.06.28。鄭州:中國鄭州大學。 何俊青(2011)。社會變遷下師資生生涯覺察與規劃之研究─以台東大學2011 年畢業生為例。發表於「華人社會的教育發展系列研討會-教育對話」。澳門大學教育學院主辦。2011.11.12。澳門:中國澳門大學。 何俊青(2011)。台灣新移民女性及其子女相關研究的分析。發表於「2011台東大學與蘭州大學學術交流論文發表會」。蘭州大學主辦。2011.11.17。蘭州:中國蘭州大學。 Fan, C. J. & Ho, C. C. (2011, December). The Survey Research of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in Taitung County.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terature, Language, and Teaching, national Chin-Y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, Taichung. 何俊青(2012)。台東縣中小學生學力檢測結果的質性探究。發表於「兩岸高等師範教育研討會」。貴州黔南民族師範學院主辦。2012.09.25。都匀:中國貴州黔南民族師範學院。 Ho, C. C. (2013, August). Sato-sanity: Learning Community in Taiwan.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3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esson Study(分かち合い授業と教師教育研究シンポジウム), Tokyo Denki University, Tokyo. 陳珮綺、何俊青、黃湃翔(2014)。八八風災後高雄市受災區小學學生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。發表於「2014年人文暨社會學院學術研討會」。大仁科技大學主辦。2014.08.29。屏東:大仁科技大學。 何俊青、王朝茂(2014)。青少年氣質、父母教養與社會技巧之相關研究-以台東縣原住民為例。發表於「第十七屆(2014)海峽兩岸家庭教育學術研討會」。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。2014.10.16。江蘇:淮陰師範學院。 倪思穎、何俊青(2015)。學習共同體理念應用於國小六年級教學之行動研究。發表於「2015臺灣學習共同體課例研究」。淡江大學主辦。2015.05.30。新北市:淡江大學。 何俊青、李嵐屏(2015)。國小原住民族語教學現況之研究:以高雄市為例。發表於「兩岸大學與少數民族社區文化傳承學術研討會」。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經濟人類學專業委員會主辦。2015.6.11-15。重慶:西南大學。 林怡伶、何俊青(2015)。博物館參觀活動教學設計之行動研究。發表於「新世紀的師資培育挑戰學術研討會」。淡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辦。2015.5.23。新北:淡江大學。 (D)各種計畫或方案服務
|